“宁要京东脸盲男,不要阿里特步男”。这可能是特步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次。最近,在杭州,一名阿里的程序员因为在相亲时穿了一双特步牌运动鞋,遭女方拒绝了。女方给出的原因简单粗暴——27岁的男生穿特步鞋约会不合适。
此事迅速引爆网络,有人给这位男生支招,声称其应该穿回力鞋去相亲。阿里巴巴文化官微也来凑热闹,转发了这条消息,并称“心疼我厂程序猿三秒,另外,这样的汉子哪里找啊,一个月500块都花不到,其他都给妹子买买买。”特步的官微也没按捺住开始自黑,开始玩征婚梗,“我穿特步,你会拒绝我吗?”
从商标角度来看,特步的商标保护意识不得不让人称赞。小编在商标局官网检索发现,其注册了877件商标,为了防止商标抢注,其中还有7件商标是全类注册。而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申请注册商标579件,阿迪达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商标240件。如此看来,特步在商标保护上是很上心了。
特步的商标保护意识,在国内众多运动品牌中,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,但是还有一些国内运动品牌却因商标纠纷屡“上头条”。
曾经喧嚣尘上的阿迪王与阿迪达斯的纠纷,历时5年之久,最后法院判定,“阿迪王”中文商标及其三角标LOGO需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。而乔丹体育与美国迈克尔·乔丹争议不断的系列商标纠纷,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底判定“乔丹”商标违反商标法,以乔丹体育损害迈克尔·乔丹的姓名权而收场。
为了解决出身问题,安踏在2009年掷出约6亿港元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意大利老牌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,安踏也希望借收购提升其品牌形象,不过安踏的品牌形象并没有因此而改变。
反之,特步几乎没有涉及大的商标侵权纠纷,诸如此类免受商标纠纷烦恼的还有国内其他运动品牌例如李宁、361°。如此一对比,大家不难发现陷入商标纠纷的国内运动品牌都犯了一个通病,善于借用了一些洋元素,使自己听上去更国际化。此举,虽然看上去同国际接轨,但是未曾料想蹭个洋热度反而会引火上身啊。小编以为叫什么名字其实不太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树立这个品牌,只要有自己的特色,终会深入人心。
可就算特步等国内运动品牌的商标布局做的很好,为什么认可度还是没有国外运动品牌高呢,这就要从另一个角度——“专利”来说道说道了。
现在是个看脸的时代,很多国内运动品牌为吸引消费者,会模仿国外运动品牌的外观设计。其实走“先模仿、后超越”的路线不是不行,国外很多运动品牌也是从模仿开始的,但国内运动品牌何时可以超越国外品牌的外观,走出自己的特色,何时就是品牌崛起之时。
现在也不仅仅是个看脸的时代,大家还十分关注鞋子的舒适度。一双鞋子其实也是蕴藏了许多专利的,比如air气垫、缓冲技术等。众所周知,最早使用气垫技术的运动品牌是耐克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,耐克的专利技术的确比国内运动品牌领先不少。小编以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为关键词,搜索出的专利有2823件,且发明专利居多,有1541件。而以特步(中国)有限公司为关键词,搜索出的专利有300件,且多为外观设计专利。
这次事件将国产运动品牌的尴尬暴露无遗。尽管去库存、跑步热和运动品牌时尚化已经使得运动品牌市场强势复苏,也解救了此前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产运动品牌,不过这些品牌身上浓重的“小镇青年”标签并没有被摘掉。在国内运动品牌爆发的黄金十年里,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,也为了避免与国际品牌的正面交战,国产运动品牌都选择了低价路线、迅速覆盖市场的做法。
尽管后来特步转型成为了以跑步为主、时尚为辅的体育时尚品牌,不过在品牌升级方面做得并不够好,导致消费者对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“小镇青年”阶段。即使是营收和利润全面赶超李宁的国内运动品牌老大安踏,在消费者心目中也依然是个二线运动品牌。更尴尬的是,国际品牌很早就在中国开启了渠道下沉,抢占国内品牌的市场。
在消费升级浪潮中,中国消费者站上了历史舞台,也给中国品牌带来了新的机会。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国际运动品牌开始拼命取悦“新千禧一代”,对中国的运动品牌而言,在市场争夺战之后,如何摆脱“廉价”标签、如何完成品牌提升甚至输出,才是需要考量的重点。
关注公众号
在线客服